為助力家長掌握科學親子溝通技巧,提升兒童情緒管理能力,濠江中學附屬小學近日特邀專家李永昌先生開展“瞭解情緒及積木情緒量表製作”專題講座。活動以理論講解、工具實操與互動演練相結合的形式,為百餘位家長與學生呈現了一場兼具實用性與趣味性的情緒教育課堂。
情緒科學解碼:從腦機制到溝通策略
李永昌先生在講座中系統闡釋了情緒產生的腦科學原理,強調“先安撫情緒,再理性溝通”的親子互動原則。他以兒童大腦發育特點為切入點,指出當孩子處於情緒激動狀態時,家長優先進行情感接納(如擁抱、傾聽),能有效幫助其平復杏仁核的過度啟動,為後續理性溝通奠定基礎。這一“情緒先行”的溝通理念,引發在場家長對傳統教育方式的反思。
六色積木創新應用:讓情緒可見可感
活動亮點在於“六色積木情緒量表”的實操教學。李永昌現場演示以紅、黃、藍等六種顏色積木對應“憤怒”“焦慮”“平靜”等情緒狀態,引導家長通過搭建積木塔的方式,説明孩子將抽象情緒轉化為視覺化的物理模型。“當孩子用紅色積木堆疊表示‘生氣程度’時,家長能直觀理解其情緒強度,進而引導表達背後的需求。”該方法因兼具趣味性與科學性,獲家長頻頻點贊。
QFT溝通法實戰:用提問啟動親子對話
講座重點解析了Question Formulation Technique(QFT)溝通策略,通過“你覺得今天的事情哪裡讓你感到委屈?”“我們可以嘗試哪些方法讓明天更順利?”等開放式提問案例,演示如何引導孩子深度表達情緒根源。在模擬演練環節,家長分組體驗“情緒積木量表+QFT提問”的組合應用,現場一位元家長分享:“用積木搭建後再提問,孩子明顯更願意打開話匣子,這比單純說教有效得多。”
互動實踐深化認知:兩場情景演練點燃參與熱情
活動設計的“情緒積木搭建挑戰賽”與“家庭衝突情景模擬”兩大互動環節將氣氛推向高潮。在積木挑戰賽中,孩子通過顏色與高度組合表達一周情緒曲線,家長則依據積木模型解讀並回應;情景模擬環節中,家長們化身“孩子”,體驗被QFT提問引導時的心理變化,直觀感受溝通技巧的重要性。
據現場回饋問卷顯示,超九成家長認為“積木量表”與“QFT提問法”可直接應用於家庭場景。濠小行政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出“家校共育”系列講座,聚焦兒童心理發展需求,通過創新教育工具與科學方法,為家庭教育提供系統性支援,助力學生在情緒管理與社會適應能力上實現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