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轉載自市民日報]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引導新時代青年對澳門在14年艱苦抗戰歷史的認識,濠江中學昨邀請澳門科技大學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歷史學博士李業飛主講《抗戰精神 濠江楷模》,透過豐富史料與生動事蹟,還原澳門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抗戰歷程,為青年學子注入愛國愛澳的精神力量。
澳門科技大學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歷史學博士李業飛
本月,濠江中學共有6名參與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延續著包括濠江中學校長黃健、杜嵐等澳門楷模在抗戰洪流中艱苦奮鬥的英勇事蹟及展現的愛國情懷,以親歷者身份守護歷史記憶。李業飛指出,紀念,是為了向抗戰犧牲的先輩致敬,讓當代青年理解愛國精神之偉大。同時,回顧日本侵華的具體歷史情景,認清侵略與反侵略的民族搏鬥史實。重溫澳門經歷的那段特殊歷史時期,回到當時的歷史場景,發掘歷史留下來的精神價值。從先輩的英勇事蹟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李業飛以《抗戰精神 濠江楷模》為題向濠江中學師生介紹澳門人的抗戰。
14年抗戰澳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他指出:14年的艱苦抗戰,澳門同胞與祖國人民一道,在不同的條件下,利用「中立區」的特殊環境,參與抗擊日本侵略的艱苦戰鬥。例如黃健、杜嵐主持的濠江中學成為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的陣地。1935年,中共黨員黃健從南京來到澳門接辦濠江中學,以校長身份負責澳門抗日情報工作,並以學校作為黨員工作據點。考慮到香港淪陷後,許多青年失學來澳,他同時在濠江中學開辦免費中學、夜校及女工夜校,還組織了婦女互助社,不斷壯大社會影響力,推動抗日救亡工作。杜嵐則以濠江中學教師身份與黃健攜手,通過教唱抗日歌曲培育學生愛國情懷;她1937年11月任中共澳門支部書記,參與澳門建黨工作,助力抗日救亡運動。
濠江中學各級學生透過直播觀看李業飛的演講。
黃健、杜嵐校長的事蹟是澳門人的抗戰史縮影,14年抗戰中,澳門有許許多多革命先烈和愛國青年,以不同身份、不同方式投身抗日救國戰役。李業飛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從抗戰勝利後澳門人的狂歡、抗日戰爭中各階層揭竿而起的募捐浪潮、形形色色救亡賑難團通過救濟難民、開辦義學、設立粥場飯場等多方面展現澳門同胞在抗日戰爭中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他續講述,抗戰過程中,澳葡當局保持「中立」態度,而澳門同胞「不中立、不缺位」,時刻關注祖國的危難,用各種形式、積極支援祖國抗戰,直至日本投降,使得澳門成為在中國抗戰史上唯一典型地區。 從富商到小販,從文人到青年,澳門同胞以捐款、參軍、救難等實際行動,成為抗戰中「海外支援」的重要一環。
本報9月18日刊發《勝利號》中記述濠江中學校長黃健、杜嵐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傑出貢獻。
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澳門經驗華彩
李業飛強調,澳門人的抗戰,是不分黨派、不分種族、不分地域、不分信仰,站在抗日民族大義立場,創造了中國共產黨倡導和堅持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澳門經驗」,為抗日民族解放事業留下濃彩篇章。有包括身為國民黨人的梁彥明、林卓夫獻身抗戰;也有包括柯麟、柯正平、葉挺等澳門地下共產黨組織,為國家民族抗敵戰鬥不斷取得勝利,不少澳門熱血青年,前往五桂山加入珠江縱隊抗日武裝,參與珠三角敵後游擊戰,為抗戰勝利作出不少貢獻,更先後有數十位澳門兒女在前方、後方獻出寶貴生命……先輩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澳門人的抗戰史,是當之無愧的「濠江楷模」。他們用熱血和生命鑄造的「澳門經驗」,也為日後澳門同胞愛國愛澳事業、為澳門愛國社團的發展壯大打下堅實基礎。
濠江中學校長、主任等認真聆聽李業飛的分享。
李業飛指出:紀念不是抽象的口號,更需要銘記抗日歷史,弘揚澳門人抗戰精神。故此,他再次提議建立澳門抗戰先烈紀念碑,乃至新建立澳門抗戰紀念館,把剛剛結束的抗戰主題展覽的實物、圖文資料保護好、整理好,作為青年愛國愛澳的教育基地。
濠江中學全校近7000師生聆聽演講,反響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