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緬懷志願軍烈士
澳師生鴨綠江上祭英烈
澳門師生們在斷橋上合影
[本文章轉載自澳門日報]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丹東市紀念活動花瓣祭奠儀式,今日在遼寧丹東“歸航號”紀念船上舉行。來自澳門的師生代表與港台及內地各界代表一起,乘船航行於昔日英雄們跨江出征的航道,深切緬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
(丹東十一日電)
本報駐北京記者 王維 圖/文
早上八時許,鴨綠江畔薄霧籠罩,秋意微涼。澳門濠江中學高二年級的江佳磊、徐霖茵、張景雄、都宗陽、黃晉朗五位學生代表,在澳門教青局工作人員和濠江中學教師帶領下,身着校服,有序登上懸掛着“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丹東市紀念活動”橫幅的紀念船。
船隻沿着寬闊的江面徐徐前行,師生們手捧花瓣,緩緩撒向江水,帶着後輩們對英烈的崇高敬意和無盡哀思,漂向遠方。
澳生在斷橋上向英雄群像敬獻鮮花
向英雄像敬獻鮮花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五周年。丹東這座英雄城市,作為當年志願軍出征的重要口岸和總後方基地,承載着深厚的紅色記憶。其中,鴨綠江斷橋是該市標誌性歷史建築,因抗美援朝戰爭中被美軍炸毀而聞名中外,成為歷史的見證。
儀式之後,師生代表一行參觀了這座著名的斷橋,並向英雄群像鄭重地敬獻鮮花,駐足良久。在這裡,師生們仔細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五周年專題展》。感悟當年戰爭的殘酷與志願軍戰士們保家衛國的英勇與無畏。
體會和平來之不易
徐霖茵坦言,過去對志願軍當年如何英勇渡過鴨綠江的事跡並不十分清楚,但這次親臨現場,站在船上遠望,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他們當年艱苦作戰的畫面。
她感慨地說,志願軍戰士們當年條件異常艱苦,正是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才換來了今天我們和平安寧的生活。
張景雄說,乘船祭掃的形式格外有意義。我們沿着英雄當年的足跡,在江心感受歷史的厚重。這比任何書本教育都更加深刻,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和平的來之不易。
“即便是身處今天這樣美好的社會、這樣幸福的時代,我們也絕不能忘記先輩們付出的努力與犧牲。”江佳磊說,正是有了他們,才有我們的今天。“因此,我們更要學會自強。只有自己強大,國家才能強大;只有自己站穩,國家才不會再被欺負。”
澳生代表(左)與各界代表出席祭奠儀式
學院聆聽大思政課
當天下午,師生們還參觀了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認真地觀看每一件展品,聆聽每一個故事,進一步了解志願軍戰士的英勇事跡。隨後,在聆聽遼東學院舉辦的“戰火中的歌聲——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大思政課”後,一行乘高鐵趕赴瀋陽,準備參加即將舉行的烈士遺骸迎回儀式和安葬儀式等。